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

說文解字 - 口 ( 回 )

(囗) 回也。回、轉也。
按圍繞、週圍、字當用此。圍行而囗廢矣。

象回帀之形。帀、周也。
羽非切。十五部。
     凡囗之屬皆从囗。

 


 






 








(圍) 守也。
从囗。韋聲。
羽非切。十五部。


(韋) 相背也。故从舛。今字違行而韋之本義廢矣。
酒誥。薄韋辳父。馬云。韋、違行也。
據羣經音辨、則古文尙書當如是。
从舛。囗聲。宇非切。十五部。
獸皮之韋。此韋當作圍。謂繞也。
     可束物枉戾相韋背。物字依韵會補。
     生革爲縷圍束物、可以矯枉戾而背其故也。
     故借爲皮韋。其始用爲革縷束物之字。其後凡革皆偁韋。
     此與西朋來子烏五字下文法略同。皆言假借之恉也。
     假借專行而本義廢矣。凡韋之屬皆从韋。



 (國) 邦也。邑部曰。邦、國也。按邦國互訓。渾言之也。
周禮注曰。大曰邦。小曰國。邦之所居亦曰國。
析言之也。从囗。从或。戈部曰。或、邦也。
古或國同用。邦封同用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古惑切。一部。





(或) 邦也。邑部曰。邦者、國也。
葢或國在周時爲古今字。古文衹有或字。旣乃復製國字。
以凡人各有所守。皆得謂之或。各守其守、不能不相疑。
故孔子曰。或之者、疑之也。
而封建日廣。以爲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盡之。
    乃又加囗而爲國。又加心爲惑。
    以爲疑惑當別於或。此孶乳寖多之理也。
    旣有國字。則國訓邦、而或但訓有。漢人多以有釋或。
    毛公之傳詩商頌也。曰域、有也。
    傳大雅也。曰囿、所以域養禽獸也。域卽或。
     攷工記梓人注。或、有也。
     小雅天保箋、鄭論語注皆云。或之言有也。
     高誘注淮南屢言或、有也。
     毛詩九有、韓詩作九域。緯書作九囿。
     葢有、古音如以。或、古音同域。相爲平入。从口、羽非切。
     戈㠯守其一。从三字會意。于逼切。
     廣韵分域切雨逼、或切胡國。非也。一部。
     一、逗。地也。解从一之意。



(㘣) 規也。
規、有法度也。
从囗。肙聲。
似沿切。十四部。


(肙) 小蟲也。蟲部蜎下曰。肙也。
考工記注云。謂若井中蟲蜎蜎。
按井中孑子、蟲之至小者也。不獨井中有之。
字從肉者、狀其耎也。
者、象其首尾相接之狀也。
    从肉□。各本有聲字。非也。烏懸切。十四部。
    廣韵、玉篇皆烏縣切。
    一曰空也。甑下孔謂之窐。窐亦作瓹。是其義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